冬棗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其口感酥脆,且含有豐富的多糖、黃酮、三萜、維生素 C 和礦物質等營養和功能成分,但不耐儲存,容易腐敗變質. 因此,將鮮棗進行加工,對冬棗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冬棗漿產品是冬棗加工產品中的重要種類,棗漿的黏度對棗漿的質量特性具有重要影響. 因此,研究棗漿黏度特性的影響因素對棗漿產品的開發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關于加工條件對果蔬漿黏度特性的影響,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報道,如莫培芝采用膠體磨處理西蕃蓮果漿,發現通過膠體磨處理結合添加果膠、阿拉伯膠作為增稠劑,可制成一、無沉淀的西番蓮果漿; 縱偉等研究了膠體磨處理對紅棗漿黏度的影響,發現膠體磨磨齒間隙為 5 μm 時,紅棗漿的黏度增加. 但膠體磨處理對鮮棗制備的棗漿黏度特性的研究,目前還鮮見報道. 因此,本文擬用膠體磨對鮮棗漿進行處理,研究不同處理次數、不同棗漿濃度、不同溫度等對鮮棗漿黏度特性的影響,以期為鮮棗漿的加工提供理論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材料與儀器
材料: 冬棗,采自河南省新鄭市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棗園,挑選大小基本、無機械傷、無病蟲害、白熟狀態的棗作為原料.儀 器: DMM130 膠 體 磨,溫 州 膠 體 磨 廠 產;DMBA300 -L 生物顯微鏡,麥克奧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產; Brookfield DV -Ⅱ黏度計,美國 Brookfield 公司產; HH -2 數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華峰儀器有限公司產; WYT 糖度計,成都豪創光電儀器有限公司產.
2 實驗方法
1.1鮮棗漿制備 鮮棗清洗,沸水中熱燙1 min,加適量水打漿,制備濃度為 30% ~ 50% 的鮮棗漿,將其在磨齒間隙為5 μm 的實驗室膠體磨設定的條件進行膠磨處理.
1.2鮮棗漿黏度測定 選擇合適的轉子置于不同溫度的鮮棗漿中,保持液體的液面高于轉子的液面刻度線,測定不同處理次數、不同濃度的鮮棗漿的黏度( 測定轉速為60 r/min) .
1.3鮮棗漿顆粒顯微結構測定 利用顯微鏡觀察鮮棗漿顆粒的形狀和尺寸.
3.結果與討論
膠體磨處理次數對鮮棗漿黏度的影響為膠體磨處理次數對鮮棗漿黏度的影響.可以看出,隨著膠體磨處理次數的增加,鮮棗漿的黏度先降低后增加,膠體磨處理 2 次時,黏度為不同膠體磨處理次數下濃度為 50% 鮮棗漿的結構圖. 由圖2 可以看出,果肉顆粒隨膠體磨處理次數的增加而變。z體磨處理對不同濃度鮮棗漿黏度的影響鮮棗 漿 濃 度 分 別 為 30%,35%,40%,45%,50%,于20 ℃,30 ℃,40 ℃,50 ℃且膠體磨處理 2 次的條件下,測得鮮棗漿的黏度( 見圖 3).隨著鮮棗漿濃度的增加,鮮棗漿的黏度逐漸增大; 溫度越高,濃度對鮮棗漿黏度的影響越大. 目前,膠體磨處理對不同溫度鮮棗漿黏度的影響目前,溫度對果漿黏度的影響采用阿累尼烏斯方程( Arrhenius 方程) 模型[8]:η =K0 exp( Ea /RT)式中,K0 為 常 數/( mPa·s) ; Ea 為 流 體 活 化 能/[Cal/( g·mol) ]; 氣 體 常 數 R= 1. 987 Cal/( g·mol) ; T 為絕對溫度/K. 對圖3 中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 2. 由表 2 可知,方程式中的相關系數R2 >0. 95,說明 Arrhenius 方程能夠準確反映膠體磨處理對不同溫度鮮棗漿黏度的影響.因此,鮮棗漿黏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溫度升高時,液體分子間距變大,分子間作用力會減弱,流動時分子間的摩擦減少,從而導致黏度降低; 二是溫度升高后,液體本身體積變大,而相同液體體積中的分子數減少,從而導致黏度下降.
4.結論
以鮮冬棗為原料,考察膠體磨處理對鮮棗漿的黏度特性的影響,結果發現: 鮮棗漿的果肉顆粒隨著膠體磨處理次數的增加而變小,鮮棗漿的黏度與果肉顆粒的尺寸有密切的關系; 鮮棗漿的黏度隨著其濃度的升高而降低,膠體磨處理對不同濃度鮮棗漿黏度的影響可以用冪函數方程式 η = K( C) A和指數方程式 η =Kexp( AC) 來表示; 鮮棗漿的黏度隨著其溫度的升高而降低,膠體磨處理對不同溫度鮮棗漿黏度的影響可用 Arrhenius 方程 η = K0 exp( Ea /RT) 來表示. 由此可見,膠體磨處理條件對控制鮮棗漿的黏度具有重要作用.
來源:惠合膠體磨研磨設備廠 |